» 您尚未 登入   註冊 | 無圖版 | 幫助 | 簡體 | 聊天 | 手機版


彩瓷館精緻瓷畫教室 -> 暢 遊 鶯 歌 -> 細說鶯歌~1
 XML   RSS 2.0   WAP 

--> 本頁主題: 細說鶯歌~1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林發權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頭銜: 管理員
編號: 1323
精華: 10
發帖: 4168
威望: 1779 分
積分: 9453 分
貢獻: 75 點
在線時間:4032(小時)
註冊時間:2006-12-26
最後登入:2024-04-07
查看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推薦此帖 引用回覆這個帖子

細說鶯歌~1
相信大部份居民都會對鶯歌這個地方,有或多或少的的認知,她就是位在台灣北部,屬於台北縣的一個鎮名,而且是一個以生產陶瓷出名的地方。

我們日常生活用品當中,很多種造形的器具,都可以用陶瓷來製造,而臺灣陶瓷,早在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製作陶器的紀錄,留下不少陶器作品。
  
漢人由中國大陸開始移民到臺灣後,帶來大陸傳統的製陶技術,當荷蘭統治臺灣期間,因為興建城堡與教堂的需要,由大陸雇用工匠到臺灣燒製磚瓦。

清代嘉慶年間,台北縣的鶯歌鎮開始發展陶瓷業,至道光年間臺灣的製陶業已經相當普及,清代以來臺灣陶瓷承襲著福州,泉州和漳州製陶的傳統,以木製模型壓印磚瓦,用手工轆轤製作陶器,利用蛇窯燒陶,製品除了紅瓦厝用的傳統磚瓦之外,主要為日用的水缸,陶甕,陶罐等陶器。

日本人統治臺灣之後,引進日本傳統與現代的製陶技術和陶瓷製品,建築陶瓷方面引進了日本傳統的黑瓦,使用在寺廟與一般住家,宿舍,有別於臺灣傳統的紅磚紅瓦建築,此外,為了官方廳舍與基礎建設的需要,引進日本傳統的登窯與俗稱「八卦窯」的霍夫曼輪窯,以機械加工技術製作紅磚,紅磚的應用使臺灣建築呈現東洋與西洋並存的風格。

日本人在臺灣的陶瓷工廠引進日本傳統的登窯與現代的倒焰式四角窯,應用現代的機械技術,製作精緻的花器,酒器與擺飾,後來則在苗栗製作日本人日用的磨缽,火缽,花盆和陶甕等日用陶瓷,以及陶管與耐火磚等工業陶瓷,在北投地區則發展碗盤,瓷磚,耐火磚與電瓷等新興產品,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之間,臺灣陶瓷融合了中原,東洋與西方現代陶瓷文化,使臺灣陶瓷發展呈現豐富的面貌。

戰後國民政府來臺,新來的技術人員引進新的製陶知識,技術與產品,開發衛生陶瓷,餐具,電瓷之類的產品,也翻譯或編著一些技術書籍,給予業者許多啟發,此外,一些藝術家也投入陶瓷創作的領域,開始注重產品的設計與藝術品質的匯入,他們在花瓶上面繪畫,雕刻,作為自己藝術創作的表現,影響所及,許多個人與窯場都紛紛加入此一新陶瓷的開發,因而發展出臺灣的藝術陶瓷與仿古陶瓷,尤其在仿古陶瓷方面,以特定的宋元明清宮廷文物為對象,在胎質,形制,與紋飾上面都刻意加以模仿得維肖維妙,其成就事實上已超越古人,而達到另一個新的境界。

從1960年代中期開始,許多留學國外的青年菁英帶回來最新的製陶資訊與技術,也帶回來新穎的藝術造形觀念,在經營策略方面,從完全供應內需市場轉而以外銷為導向,新產品不斷地開發,以獲取更高的利潤,技術方面,則不斷提升,脫離傳統的陶器走向精緻半透光的瓷器,此外,新竹縣,苗栗縣還發展出西洋風格的裝飾瓷器玩偶與擺飾,造形寫實逼真而精緻,鶯歌,新竹與苗栗的瓷磚從小口磚,馬賽克磚一直發展到壁磚,地磚,尺寸越來越大,衛生陶瓷也從簡單的馬桶與面盆,發展到高級的單體,無聲,精緻豪華的衛浴設備,這些製品的品質都已達到乃至超越國際水準,至此,臺灣陶瓷發展已到完全成熟階段,是黃金的全盛時期。

1960年代左右,陶瓷被用來作為藝術創作的表現媒材,陶藝作品具有美學意義和創作思想,使臺灣的陶瓷走向藝術化,陶藝創作者或者利用轆轤拉坏,或者土條盤築,或者徒手捏塑,或者利用不同的材質加入陶藝之中,乃至從事裝置藝術創作,除了在個人工作室內從事陶藝創作品的創作之外,他們也常常在各種大眾集會或活動的場所推廣陶藝,陶藝已成為臺灣最為蓬勃發展的工藝品,陶藝創作者遍布全島各地,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藝廊與美術館經常展覽他們的作品。

由於臺灣歷經不同的統治時期,加上現代資訊的傳播與國際之間的往返交流,使臺灣陶瓷具有很豐富的內涵,不但代表著東方陶瓷文化的延續與發展,而且也是世界陶瓷文化上的一扇門戶,從這裡可以看到國際陶瓷文化的縮影。


[樓 主] | Posted: 2005-10-30 20:54    頂端

彩瓷館精緻瓷畫教室 -> 暢 遊 鶯 歌

聯絡本站管理員 Powered by PHPWind v5.0.1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13223(s) query 5,  現在的時間是:04-20 02:08  Gzip disabled
鶯歌陶瓷藝術家論壇  成立於 2005年 12月 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