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 登入   註冊 | 無圖版 | 幫助 | 簡體 | 聊天 | 手機版


彩瓷館精緻瓷畫教室 -> 專業製作技術研討 -> 中日的釉上彩瓷歷史追索
 XML   RSS 2.0   WAP 

--> 本頁主題: 中日的釉上彩瓷歷史追索 加為IE收藏 | 收藏主題 |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林發權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頭銜: 管理員
編號: 1323
精華: 10
發帖: 4168
威望: 1779 分
積分: 9453 分
貢獻: 75 點
在線時間:4033(小時)
註冊時間:2006-12-26
最後登入:2024-07-20
查看作者資料 發送短消息 推薦此帖 引用回覆這個帖子

中日的釉上彩瓷歷史追索
2018年四月,開始投入心力去研究日本赤繪和九谷燒,追溯日本彩瓷歷史,文獻中日本瓷器的陶祖,是萬曆朝鮮戰爭中被俘,後隨鍋島直茂的部隊撤回九州北部佐賀居住的朝鮮陶工李參平,據說他在1616年前後,當時中國是明朝,他於九州上白川的泉山發現了可以製作優良瓷器的白瓷原土,並在上白川天狗谷窯成功地燒製了瓷器,從此揭開了日本精緻瓷器生產的序幕。經過多年的技術升級與改良,目前在九州北部一帶還分成了六大流派的瓷器,分別是「有田燒」、「波佐見燒」、「平戶燒」、「鍋島燒」、「伊萬里燒」、「唐津燒」,在九州的佐賀的有田町,建有祀奉李參平的「陶山神社」。
2018年10月,我專程前往日本福崗,再租汽車開去有田陶山神社,一睹日本陶祖李參平的紀念公園,在公園有建立一個紀念所有陶工的墓碑,當時陶工集中在鍋島,畢生不能外出,至死後集體埋葬,可見當時被俘陶工的悽慘。
雖然李參平被定位為陶祖,但畢竟他製陶技術是來自朝先,當時朝先技術是次於中國景德鎮,為什麼能產製出精美的青花白瓷,另一學者研究,據說是由一位在江户(1603~1867)初期的陶工伊藤五郎太夫,從中國景德鎮學習之後帶回日本的,日本青花瓷技術源頭是中國的景德鎮而非朝鮮。
據我個人這一年來的搜集資料,從日本赤繪和九谷燒,與及中國清朝的康彩瓷器,比對它們作品的畫工和風格,歸類了一連串的歷史追究,我個人也認為,是由李參平在有田地區發現礦石而研發日本初期的白瓷,但後來青花和五彩技術,是當時明末的伊藤五郎帶進日本,之後在日本成功地製造出赤繪的色料,並由柿右衛門(原名酒井田柿右衛門,西元1596~1666年)所創始,當時日本和中國有頻繁的通商,日本有田赤繪技術,被流出至石川縣加賀支藩的大聖寺藩第一代藩主是前田利治後,更研發了多種色彩的九谷燒,九谷燒當時並銷往歐洲,至中國清朝康熙中期,模仿了九谷燒的彩繪模式,創立了中國特色的畫風,被稱為康彩,在景德鎮生產,後期乾隆時期,發明了粉彩後,在宮延中建窯,製造出價值不菲的琺瑯彩,自此,中國畫風的赤繪和九谷燒,就沒再生產了。
所以歸類釉上彩的泉源,應該是由中國明朝萬歷年間開始出現,然後日本有田赤繪,後來石川九谷燒,再傳入中國清朝康熙彩,再由乾隆研發粉彩,之後流傳至廣州的廣彩。
清朝時代與西元對照表
康熙元年(1663)-康熙六十年(1722)
雍正元年(1723)-雍正十三年(1734)
乾隆元年(1734)-乾隆六十一年(1795)
嘉慶元年(1795)-嘉慶二十五年(1820)
道光元年(1820)-道光三十年(1850)
咸豐元年(1850)-咸豐十一年(1861)
同治元年(1861)-同治十三年(1874)
光緒元年(1874)-光緒三十四年(1908)
宣統元年(1908)-宣統三年(1911)




















[樓 主] | Posted: 2019-01-27 14:27    頂端

彩瓷館精緻瓷畫教室 -> 專業製作技術研討

聯絡本站管理員 Powered by PHPWind v5.0.1 Code © 2003-06 PHPWind
Total 0.018690(s) query 3,  現在的時間是:10-06 18:38  Gzip disabled
鶯歌陶瓷藝術家論壇  成立於 2005年 12月 8日